1.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2.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3.幼儿园老师带孩子们来到郊区小农场参观,让城里的幼儿看到了“真正的猪和牛”,其主要教学 方法是( )。
A.直观形象法
B.实践法
C.行动操练法
D.情感体验法 4.在幼儿入小学后,有的新生在老师询问作业时,很轻松的说,“我不喜欢做”,“昨天, 我爸爸带我去姥姥家了,所以我没写”.这种现象要求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 )。
A.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B.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C.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D.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种做法符合保教结合原则
B.有些幼儿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吃水果是保育,上课是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一日 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C.为了安全起见要求幼儿园的所有幼儿尽量一起活动,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原则
D.幼儿园培养特长儿童的做法符合培养精英的教育原则 6.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以及( )。
A.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B.幼儿园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条件
C.幼儿园为小学教育提供基础
D.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照看 7.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的是( )。
A.《幼儿园教育纲要》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
D.《未成年人保护法》 部分历年真题 (单项选择题) 1.(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A. 视角
B. 视敏度
C. 视野
D. 明适应 2.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
A. 常模参照测验
B. 标准参照测验
C. 目标参照测验
D. 团体参照测验 3.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
A. 杜威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5.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内容 6. 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 理论联系实际
B.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 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 8.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 自我期待感
B. 自我归因感
C. 自我预期感
D. 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