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349|回复: 1

教师招考试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7 13: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选择练习题
第一套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A.斯巴达     B.埃及      C.希腊       D.雅典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第二套
1.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3.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4.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5.“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6.“学不躐等”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8.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9.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0.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1.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
A.教育      B.教育学     C.教育论      D.德育论
12.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3.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4.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15.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第三套
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3.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6.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7.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
8.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9.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10.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11.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
12.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
13.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
14.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     D.皮亚杰
15.“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
A. 1948年     B. 1952年     C. 1958年     D. 1960年
第四套
1.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
2.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系统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
4.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
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弗洛伊德     B. 威尔逊     C. 格塞尔     D. 皮亚杰
6.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7.提出“白板说”的是(  )
A. 华生     B. 洛克     C. 卢梭     D.格塞尔
8.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
9.“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
1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
11.“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12.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
A. 成熟     B. 遗传素质     C. 环境     D. 教育
1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
1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
15.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第五套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
9.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
A. 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
10.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
A. 实践的属性    B. 社会的属性    C. 自然的属性    D. 现实的属性
11.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A. 动力       B. 动机       C. 条件       D. 基础
12.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
A. 认识       B. 设计       C. 设想       D. 安排
13.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
14.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
15.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
A. 正常的保护    B. 热心的保护    C. 一般的保护    D. 特别的保护
第六套
1.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
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
2.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
A.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    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 系统化     B. 多样化     C. 复杂化     D. 专门化
4.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     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
5.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
A. 管理能力     B. 控制能力     C. 教育能力     D. 研究能力
6.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
A. 必然要求     B. 必然结果     C. 心理前提     D. 必要保证
7.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A. 条件         B. 任务         C. 途径         D. 结果
8.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 自由发展     B. 自主发展     C. 自愿发展     D. 自动发展
9.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 权利         B. 威严         C. 权威         D. 人格力量
10.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 内容改革    B. 方法改革     C. 课程改革    D. 途径改革
1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A. 教师         B. 学生         C. 班级         D. 课程
12.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A. 洛克         B. 斯宾塞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13.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A. 课程类型    B. 教学计划     C. 教学大纲    D. 教科书
14.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A. 读、写、画    B. 读、画、算    C. 画、写、算    D. 读、写、算
15.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
A. 实践型课程   B. 研究型课程    C. 拓展型课程    D. 知识型课程
第七套
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A. 地方课程      B. 研究型课程      C. 知识性课程      D. 社会中心课程
2.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
A. 学校课程     B. 技能性课程     C. 学生中心课程    D. 基础型课程
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A. 国家课程     B. 工具性课程      C. 拓展型课程       D. 社会中心课程
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
A. 社会中心课程    B. 技能性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学校课程
5.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A. 教育目的     B. 培养目标     C. 课程目标     D. 教学目标
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
A. 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 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 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 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 开设哪些科目             B. 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 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 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8.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A. 课程目标      B. 教学目标      C. 教学计划      D. 教学大纲
9.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 教学计划     B. 教学大纲     C. 教育目的      D. 教学目标
10.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A. 讲授提纲和讲义      B. 教科书和参考书
C. 教科书和讲义        D. 讲义和参考书
11.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
A. 基本要求      B. 基本原则      C. 基本手段     D. 基本途径
12.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
A. 安排课程表     B. 分析教学任务     C. 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 组织教学活动
13.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课外活动     B. 实践活动     C. 教学活动     D. 班主任工作
14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
A. 基础地位    B. 中心地位     C. 主要地位    D. 重要地位
15.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A. 注意力      B. 观察力       C. 思维力      D. 想象力
第八套
1.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  
2.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凯洛夫      D. 夸美纽斯  
3.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凯洛夫  
4.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A. 重要力量    B. 主要力量     C. 内部动力    D. 外部动力  
5.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
A. 基本部分    B. 基本内容     C. 基本途径    D. 基本阶段
6.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
A. 引起学习动机    B. 领会知识    C. 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7.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A. 熟悉教材    B. 分析教材    C. 概括教材    D. 理解教材  
8.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
A. 教学目的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原则    D. 教学方法  
9.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
A. 启发性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直观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1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11.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
A. 温故而知新      B. 不陵节而施      C.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 学而时习之  
12.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
A. 备课     B. 上课     C. 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 课外辅导  
13.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
A. 教学任务     B. 教学内容     C. 教学规律     D. 教学原则
14.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 布置作业     B. 检查作业     C. 课外辅导     D. 课后练习  
15.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  )
A. 信度         B. 难度         C. 区分度       D. 效度
参考答案:
第一套:BDCDC CDDDA AAACA           第二套:BCCDA AAAAB CACDA
第三套:ADDBC DBABC BCDCD           第四套:BCBCC DBDBD ABBCC
第五套:BADCD ADDDC ADBCD           第六套:BCBAC DABDC DBADB
第七套:ADBAC CADBC DDCBC           第八套:ADBCD BDCAD BBACD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发表于 2011-10-17 15: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材料,值得分享.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28 19:19 , Processed in 0.59895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